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我们读诗词,便是领悟诗词境界美的过程。境界,指的是诗词的意境,也包含了作者要表达的人生境界。这样的诗词,才能经久流传,才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一起读三首著名的《卜算子》。
一、苏轼的《卜算子》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它突然惦记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是《卜算子》里双调四十四字里的标准体。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带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词中写出的意象,有缺月、幽人、孤鸿、寒枝、沙洲等,烘托出来的意境,是孤寂的,高冷的。幽人独往来,孤鸿不肯栖,人与孤鸿,其实已经融为了一体。唐圭璋先生认为: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在这里很形象地将这首词的境界描绘了出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历来被众多文人雅客所喜欢,也正是因为苏轼在这里表达出来的古代文人才有的“孤高自许、不随波逐流”的心性,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因为古代的读书人,都是怀揣着出仕的心态,偏于一隅,忧心着天下大事。
二、陆游的《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从我们读过他的著名的诗《示儿》等中可以看出来。此词以梅花自寓,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梅,长在断桥边,开在黄昏里,风雨里独自愁,群芳嫉妒其高洁又何妨?梅依旧还是梅,即使碾落成泥,也还暗香存留。
生在南宋的陆游,面对朝堂的昏暗,帝王的昏庸,国家的破败,他恨不能亲上战场,奋勇杀敌收复失地,但是事与愿违。他不仅遭到压制,还被诬陷,壮志未酬的他,唯有寄情于物以明志。他写的梅,也是比喻自己,虽然终生坎坷,但是绝不媚俗!
意境自在,也饱含了古代文人的孤芳自赏之意。
三:毛泽东的《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
近现代 ·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这首词是毛主席所作,还有一段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的确,这首咏梅词,情调极其高昂,并不见一丝压抑。雪是“飞雪”,花枝是“俏”,是在“丛中笑”,风雪中独自盛开的梅花,是临风傲立,笑看风雨!
同样是托物言志,作者的写作风格却大相径庭,
陆游笔下的梅,是孤独的爱国主义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是不畏艰难的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迎着风雪,从寒冷的冬天就勇敢的盛开,花开不谢的带领着春天的百花,一齐盛开,表达了共产党人敢于率先举起革命的旗帜,并不畏艰难的冲出重围,带领着百花一起盛开的决心和毅力!
这才是革命人的斗志,现代人的精神,与古代文人迥然不同的风格!
当然,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样一首境界极高的词,在近代是很难得的。
每一首诗词,都被作者赋予了情感,也间接地赋予了生命。
读一首诗词,就是在与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对话。
诗词所体现出来的境界,也正是它要告诉给我们的人生意义。
所以,每一首词,都值得我们去细细的读,慢慢的体会。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驰雷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