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的诞生
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诞生的,在中国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隋唐之前,只有豪门大户才拥有做官的资格,一般人想要做官,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在汉代的时候,选拔人才通常用举孝廉的方式,三国时期曹魏后来发明了九品中正制,但基本上普通人想要通过,难度非常大,能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做官,到了东汉末年以后,基本上都为豪阀所控制。
科举制度诞生以后,使得平民出身的人也能有机会做官,但也仅仅只是有机会,虽然比举孝廉的机会大上不少,但依旧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大关,按照科举制度来看,只有举人以上才有做官的资格,而读书人从童生开始,一路到秀才、举人、贡士、在往上才是秀才。
以后我们了解秀才,一般都是通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尤其是范进完成了从秀才到举人的跨越之后,各方人不同的态度,当然秀才和举人的不同,是因为举人是可以有做官的资格的,这与秀才的区别非常大,但这也并不代表秀才不受尊重,范进的遭遇,其实只是特例中的特例。
在古代,如果不是特别执着于科举做官的话,成为一个秀才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般在古代读书人都会被叫做童生,参加童子试以后,考中的叫做生员,一般来讲生员就是秀才,但也有说法是第一名才会被叫做秀才,不过也别以为简单,考了多年没考中秀才的也大有人在,甚至也会有五六十岁的老童生,这些人通常都做了科举的牺牲品。
不过考中秀才以后,一般情况就能够好一点,明清时期秀才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为廪生,是由国家每月发给粮食恩养的,但名额有限制,一般人也达不到这个等级,因为一个县可能也只有20个,换句话说要全县前二十名才有可能。
秀才的好处除了能直接参加更高一级别的科举考试外,秀才本身也有一定的特权。
秀才的特权总体来说,可以有免除徭役、免除赋税,而且还可以免除自家两个男丁的徭役,对秀才来说可以说是十分实惠的,毕竟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对于一般人而言,绝对是属于让人羡慕的一件事儿。而且类似于明清时期的秀才,第一等的廪生还可以拿国家俸禄,这种白吃饭还不用干活,自然也是受到古代读书人热捧。
除此以外,秀才可以见官不拜,也就是说见到地方官以后,可以免除下跪,等于说是对读书人的尊重,事实上在广东那面,考中秀才的人,通常会去做状师,因为秀才如果有公事的话,可以直接去面见县官,基本上也能看到,虽然秀才的地位比较低,但是相对应的权利也有不少,至少比一般人来说,强出太多。
而且即便是秀才犯法,也不能随意缉拿,对秀才不得用刑,清末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中,由于杨乃武本身是秀才身份,为了能对杨乃武用刑,县官刘锡彤甚至还费尽心机的拿掉了杨乃武的秀才身份,这才造成了屈打成招的现象。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驰雷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17